山东沂蒙精神研究中心主办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首页>要闻速递>正文

让沂蒙精神始终激荡 让党心民心深情交融

来源::大众日报发布时间:2018-11-24

  让沂蒙精神始终激荡 让党心民心深情交融

  ——“水乳交融 生死与共”沂蒙精神与新时代党群关系理论研讨会综述

  □ 本报记者 张国栋 赵琳 齐静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视察山东时深情指出,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总书记今年在参加全国两会山东代表团审议和视察山东时再次强调,要传承好红色基因。

  殷殷嘱托牢记心间,沂蒙精神凝心铸魂。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党员干部群众把沂蒙精神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责任担当,把红色基因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生动实践,不断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11月23日,在沂蒙老区这一方记录苦难与辉煌、承载初心和使命的红色热土,展开了一场关于“弘扬沂蒙精神 践行初心使命”的大学习大研讨。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相聚在美丽的临沂,深情追忆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感悟伟大沂蒙精神,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澎湃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永志不忘的红色血脉

  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树立起一座高扬理想信念旗帜的不朽丰碑,构建起一个密切党群关系的时代坐标

  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回望以沂蒙老区为代表的山东根据地党政军民同心同德、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与会专家学者深切感受到,沂蒙精神之所以不因岁月流淌而褪色,不因时代变迁而黯淡,就在于“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特殊标识。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沂蒙人民与中国共产党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共同创造了巨大的历史功勋,共同塑造了宝贵的沂蒙精神。”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李季认为,“党的正确领导,对中央路线方针政策坚决、全面、创造性的贯彻实施,彰显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传承发展的强大政治力量。”

  省委书记刘家义指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树立起一座高扬理想信念旗帜的不朽丰碑,构建起一个密切党群关系的时代坐标,以党心民心的交织交融,以党和人民共生死、共命运、共奋斗,回答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了谁、相信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回答了人民群众为什么坚定跟着共产党走、党为什么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一历史拷问,回答了什么是忠诚担当、无私奉献这一政治课题,回答了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这一时代命题。

  这是沂蒙精神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我们永志不忘的红色血脉。

  “历史告诉我们,对党忠诚必须是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杂任何水分的。”解放军报社原副总编辑、少将孙临平说,“对党忠诚,必须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根本要求,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对信仰的忠诚、对领袖的忠诚、对组织的忠诚。”

  “谁把群众放在心中,群众就把谁放在心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李志勇动情地说,沂蒙精神诞生于沂蒙老区,发展于齐鲁大地。在山东根据地,党组织和人民军队实行民主选举,实行减租减息、土地改革,组织农民学习文化。“群众获得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翻身解放,实现了当家作主,从而把共产党当成主心骨和掌舵人,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提醒着齐鲁大地每一名党员干部,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2017年6月,新一届省委常委班子第一次集体学习,就来到沂蒙老区,寻根问本、补钙加油,锤炼党性、砥砺前行。两个月后,省里出台文件,将弘扬沂蒙精神进一步推向纵深。党的十九大闭幕后,省委常委班子又到山东党史纪念馆,回顾党的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传承红色基因,更好扛起时代重任。

  全省上下把弘扬沂蒙精神与加强党的建设结合起来,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践行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让沂蒙精神成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力量源泉,为山东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山东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宽阔的历史视野和更敏锐的时代思维,让沂蒙精神永放光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群众笑脸是检验一切政策政绩的试金石

  “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全部工作始终,既解群众生产生活之忧,又解群众思想情感之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研讨会上,不少专家学者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这一段史实:解放战争时期,山东出动民工1106万多人次、小推车30多万辆、担架6万多副,运送粮食11亿多斤,支援的战役占全国的23%。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的民谣,就是沂蒙精神的生动写照。

  军队打胜仗,老百姓是靠山。实践证明,战争年代锤炼出的真理,和平发展时期同样适用。今年当选全国“时代楷模”的王传喜,

  带领兰陵县代村党员干部群众奋斗19年,将一个负债380多万元的落后村,发展成为集体经营性收入1.1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6.5万元的乡村振兴“排头兵”。

  “实践证明,哪个地方的党群关系好,哪个地方的发展就快,代村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王传喜就是传承弘扬沂蒙精神的典型代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馆长、少将孔令义说,“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全部工作始终,既解群众生产生活之忧,又解群众思想情感之惑,在服务群众中教育引导群众,在向群众学习中拓展工作视野、丰富工作经验,在倾听群众呼声中接受监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沂蒙新红嫂”朱呈镕、最美拥军人物于爱梅、企业家楷模赵志全、扶贫攻坚“沂蒙六姐妹”……新时代沂蒙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不断涌现,诠释着沂蒙精神的时代内涵。

  群众的笑脸就是检验一切政策、政绩的试金石。山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动员激励一亿齐鲁儿女熔铸红色血脉,建功伟大时代。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

  “山东的改革力度和深度令全国瞩目,只要改革走在前列,山东就一定能走在前列”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沂蒙精神穿越时空、浸润齐鲁。“沂蒙精神是活的,活在我们的心中,活在我们的实际行动中、具体生活里。”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何中华自豪地说,“齐鲁儿女当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在新时代有所作为。”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山东有660多万名党员,32万多基层党组织,走在前列,关键在把党员教育管理好,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好。山东依托沂蒙根据地丰富厚重的红色资源,打造党性教育基地,让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到这里“学习传统、锤炼党性”。基地每年培训干部主题班次500多个、4万多人。

  与会专家学者对山东利用红色资源锻造党员党性、激发干事创业动力提出建议。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培训部主任熊钦和说:“目前,井冈山具备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有300多家,2017年培训学员46万人,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建议扩宽弘扬沂蒙精神的渠道,培育和发展有资质的社会培训机构,把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促进老区发展、提升地方形象的红色教育产业优势。”

  传承红色基因,青少年是关键。“现在80后、90后的干部越来越多,他们对革命战争年代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干群关系缺乏深切体悟,更多是书本上的故事、前辈们的记忆。”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徐闻建议,在讲好基本理论的同时,应利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形式,使党员干部对党史、国史、民族史,对民情、民意、民心有更为直观和深刻的把握,不忘本、不忘根、不忘初心和使命。

  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征程中,能够夺取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勇于探索创新是重要“密码”。孙临平表示,在新时代,我们要学习沂蒙精神“革命到底、敢于斗争”的重要品质,特别是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必须一鼓作气、坚定不移,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

  今年以来,山东密集部署一系列改革举措,“势”起来了,人动起来了,一池春水“搅”起来了。“山东的改革力度和深度令全国瞩目,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只要改革走在前列,山东一定能走在前列。”中组部全国组织干部学院副院长张新刚说。

  积力所举无不胜,众志所为无不成。在新时代长征路上,一亿多齐鲁儿女奋力拼搏,牢记总书记嘱托,正在朝着实现“两个走在前列,一个全面开创”的目标定位不懈奋斗。与会专家表示,沂蒙精神的火炬,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必将迸发出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力量和绚丽光芒。

编辑:王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