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沂蒙精神研究中心主办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首页>理论之窗>正文

沂蒙精神:涵养中国精神的重要话语资源

来源:大众日报·新锐大众发布时间:2019-04-10

  原标题:沂蒙精神:涵养中国精神的重要话语资源

  ——写在习近平总书记沂蒙精神重要讲话四周年之际

  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内驱动力,沂蒙精神是中国精神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把“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并称为“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深刻指出党政军民“生死与共、水乳交融”是沂蒙精神话语语义的鲜明特质。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深刻理解沂蒙精神在中国精神话语体系中的历史地位及其话语内涵的高度契合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沂蒙精神与中国精神之脉相通 

  精神是人区别于物的存在特征,是任何个体与群体生存和发展的观念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因素就是历久弥新的中国精神。中国精神作为一种话语存在从未失踪,不仅记载在经史子集等传统典籍内,而且贯穿于仁人志士的生命轨迹里,还扎根于乡土中国亿万人民群众的家国情怀中。沂蒙精神是中国精神在齐鲁之乡、沂蒙大地的具体存在形态,脉动于东夷文化、莒郯古国、琅琊古郡、孔孟之乡、齐鲁文化之地,发轫于中国共产党人在山东革命根据地局部执政时期,发展于新中国艰苦奋斗、全面建设的火热岁月,传承于改革开放时代号角下艰苦创业、创新发展的伟大实践之中。

  从话语语义来看,沂蒙精神与中国精神浑然一体。沂蒙精神体现了先进性和人民性的高度一致,其中为民、忠诚、担当是先进性的基本要求,爱党、爱军、奉献是人民性的具体体现。这一基本内涵,与中国精神中的爱国、信义、民本、自强、进取、务实等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体现了民族性和时代性相统一的话语特色。

  从话语形态来看,沂蒙精神与中国精神并行不悖,是个体与整体、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中国精神具有一般规定性,从抽象层面来说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体,从具体层面来说是中国人民时间上历时性精神、空间上地域性精神的高度概括,具有特定的主体性、内涵的确定性、形式的多样性等基本属性。沂蒙精神作为沂蒙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精神品质,具有空间地域的特指性、时间流传的长期性,是沂蒙地区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具有的稳定的群体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对沂蒙精神基本内涵的界定具有双重视角,从中国共产党的视角沂蒙精神体现了人民的主体地位、价值指向、责任担当等涵义,从人民群众的视角沂蒙精神体现了追求进步、自强不息、务实求功、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从话语定位来看,沂蒙精神的基本内涵与中国精神的民族特质和时代特征高度一致,沂蒙精神是具有时代特色的民族精神,是民族精神在沂蒙大地的彰显。它始终以其与时俱进的特殊品格,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沂蒙精神的话语存在是中国精神话语接地气、彰显精气神的具体表现形式,以鲜明的个性特征诠释着中国精神的具体话语魅力,是滋养中国精神的重要话语资源。

  二、沂蒙精神与中国精神之根相连 

  沂蒙精神与中国精神文化同宗、思想同源、精神同体。沂蒙精神诞生在沂蒙大地,沂蒙热土浸润在中华文明儒家文化发祥之地,因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沂蒙地区也是马克思主义星星之火较早燎原之地,具体而言:

  其一,传统文化是中国精神的文化之基也是沂蒙精神的文化之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儒家文化的忠孝仁义、仁者爱人、诗书礼乐,不仅整体上塑造了中华文化的灵魂和性格,也使得沂蒙地区近水楼台先得滋养,沂蒙文化资源浸染在儒家文化之中,沂蒙地区才人不断、名家辈出,宗圣曾子、书圣王羲之与颜真卿、经学家匡衡、智圣诸葛亮、算圣刘洪、孝圣王祥等等,这些丰富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整体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二,革命文化是中国精神成长的重要一环也是沂蒙精神生成的关键所在。革命精神是革命文化的集中体现,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的火热实践,中国精神从传统向现代成功转型、升华,沂蒙地区较早接受革命火种的洗礼,马克思主义在沂蒙地区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沂蒙地区的建立,对于沂蒙人民的觉醒和沂蒙精神的生成具有“助产婆”的历史功效。

  其三,时代文化是中国精神发展的助推器也是沂蒙精神传承的发动机。任何事物都处在一定的时空之中,精神也不例外;时代的发展不断给实践提出新的课题,来源于实践的精神具有稳定性也具有时代性;从革命到建设再到改革,中国精神不断获得新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沂蒙精神也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经历了爱党爱军、支援革命,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开拓创新、加快发展的时代变迁,展现出多姿多彩的话语演进脉络。

  三、沂蒙精神与中国精神之魂相融 

  中国精神的话语谱系异彩纷呈,涉及时间、地域、人物、事迹等,但中国精神有其确定的话语内核。沂蒙精神与中国精神的话语内容不容失语、割裂、裁剪、泛化,应该从多维性、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等方面审视其话语内核,从统一性视野出发凝练其话语实质并揭示其话语结构。沂蒙精神与中国精神的灵魂相互交融,具有话语内核的一致性:

  第一,爱国情怀。沂蒙精神的创造主体沂蒙人民具有中国人民一般意义上的优秀品质,沂蒙人民吃苦耐劳、勤劳勇敢,在国家遭遇外来入侵时,毅然决然揭竿而起、奔走呼号,意欲救国救民于水火之中,表现出追求真理、爱憎分明、向往光明、充满正义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情怀是中国精神在宏观视域和微观视域的首要内涵,是地域化精神形态沂蒙精神的第一要义。

  第二,群体精神。马克思认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沂蒙精神的创造者沂蒙人民及其英模群体,具有自觉的集体主义思想和大爱精神品质,富有舍小家顾大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把爱洒满人间等中国精神的人文关怀情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已经证明,沂蒙人民面对国家和集体发展的关键时刻,能够以高度的主动性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赴后继、勇于奉献,其中著名的“沂蒙六姐妹”就是践行集体主义精神的时代标兵和英模人物。“这种顾全大局、公而忘私、乐于奉献、不计回报的价值取向是沂蒙精神的核心”,“沂蒙精神的真正生命力在于万众一心”。

  第三,奋斗观念。毛泽东同志指出:“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沂蒙人民自古以来特别是在战争年代就血性刚勇、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怕牺牲,具有强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识,为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打败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政府,经历了血与火的战争洗礼;新中国成立后,为改变落后的生存状况,在整山治水、战天斗地,治穷治愚、开山修路,绿化荒山、治理生态,艰苦创业、战胜贫困等方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天道酬勤、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第四,创新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沂蒙精神以个案形式彰显了中国精神鲜明的“日日新”的实践底蕴,沂蒙人民在战争年代就不乏创新的智慧,在支援前线方面曾经自发把家家户户的门板拆下来搭建了“火线桥”供渡河部队顺利通过,在教育方面创办了沂蒙“庄户学”崭新的学习模式;新中国成立后,厉家寨以创造性的精神整山治水、高家柳沟村以创新的精神举办的记工学习班均获得毛泽东的批示,特别是把南方的水稻和茶叶引种到沂蒙大地并获得巨大成功,成为举国关注的重要新闻和建设战线的重大亮点;改革开放以来,九间棚人以创新的思维、艰苦创业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成为新时期创新发展的先进典型,赋予沂蒙精神崭新的时代内涵。

  总之,从话语逻辑来看,沂蒙精神与中国精神的思想之脉相互连接、文化根基相互联通、内在灵魂相互交融,体现了个体精神形态与整体精神形态的有机统一。从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谱系的视野正确理解沂蒙精神的话语逻辑,对于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重要话语资源价值,对于实现中国精神大众化以及筑牢不忘初心、不懈奋斗的价值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域下的沂蒙精神研究》(项目编号:14BDJ064)、山东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沂蒙精神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6ALJJ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徐东升,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刘倩荣